【观点】那些持续成功的企业,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2021/10/13
1086
在人们还惊愕于这两年出现的一只只“黑天鹅”和“灰犀牛”时,2021年的尾声已经悄然而至。
 
众所周知,持续成功、基业长青,是每一个企业组织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企业组织的持续成功和不断发展,却常常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2021年里,的一直在想就“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持续成功?”这个主题写点什么,也以此对这些年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回顾和提炼。
 
一、迎战不确定性,永远是时代的大命题
 
近些年,注定是非常特殊的年份。
 
当危机袭来,部分企业在面临短期经营困难的同时,中国宏观经济也出现了诸多不可逆的变化趋势。
 
那些持续成功的企业,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这些变化不仅考验着商业模式、产品需求、危机应对等企业核心竞争力,还将深刻影响企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走势。 
 
以往那些成功的商业思维和产品理念,正在新环境下变得有些“水土不服”,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方向,正在被时代的车轮引向岔路口。
 
其实,这样的变化趋势并不可怕。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我们的邻居日本,那些如今依然活跃的百年大企业,都在很早之前就经历过数次时代变局。
 
他们的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时代,已经习惯了多年加速的企业要适应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环境,要提升抗经济周期的生存能力,要抓住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战略新机遇,就需要及时点刹战车,回归初心,回归价值观,再造自身的核心优势,迎战不确定性时代。
 
二、企业持续成功,牢记“6字诀”
 
多年来,那些无论市场变化、行情起伏、时间推移、地域差异都能够推进自己前进的行业先锋企业,他们之间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质,即自始至终坚守“深思考、慢功夫”。
 
于企业和企业领导者而言,“深思考”是一种清醒,帮助企业和企业领导者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慢功夫”是一种坚持,帮助企业和企业领导者拒绝禁锢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
 
这其实是符合企业代际发展规律的。
 
二三十年前,全世界市场都属于增量市场,中国更是刚刚改革开放,更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当时,有两类企业模式:一类是专业垂直模式,专注在一个领域深耕;另一类是“大而全”的模式,业务十分广泛,甚至一些家电公司还要做地产。在原始生态中,“大而全”模式能够很好地跑通。
 
那些持续成功的企业,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然而,今天的市场几乎是一个存量竞争的饱和市场,过去那些大型巨头,由于主业不清晰,渐渐失去竞争力。而那些在专业领域深耕的企业,最终成长为“生态中高又直”的大树,扎根在消费者心目中。
 
专业领域的深耕,要求企业要高度的专注、持之以恒地深耕一个领域,把产品和产业价值挖掘到极致,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深度思考自己的主业,不赚快钱,用匠心和慢功夫,去做出别人无法跨越的“护城河”。
 
只要在长期的维度上,通过反复的“深思考”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通过持续的“慢功夫”把价值创造出来,企业就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
 
这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碗心灵鸡汤,而是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的一种坚定信念,是企业和企业领导者脚踏实地的长期价值主义行动。概括起来,“深思考+慢功夫”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涵与特质。
 
1. 长期战略
 
“深思考+慢功夫”,首先体现为长远的眼光与打算,人性的弱点往往表现为只顾眼前的利益与机会,难以有长远的打算和长期的价值追求。
 
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其畅销书《基业长青》一书中,讨论位居世界前列的18家公司基业长青的理由,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伟大的公司都会制定远大的企业愿景,以此作为有力的机制来刺激企业进步。
 
2. 产品力
 
“深思考、慢功夫”,是企业家历来一直推崇的“工匠精神”的一种表现,其终极的体现就是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值得信赖的产品与服务。
 
曾听过一句话:“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归基本面”。互联网+时代的基本面是什么?——是产品。
 
在大部分公司,“产品”都是核心中的核心,产品能力成为这个时代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必备能力之一。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
 
我们常常听人说,优秀的企业家都是产品主义者,做企业就是做人品,做人品就是做好产品,做好产品就是要货真价实、真材实料。
 
无疑,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是这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福耀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做玻璃,把小小的汽车玻璃做到极致,这正是福耀跟曹德旺最可贵的地方。
 
那些持续成功的企业,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近些年的媒体喧嚣并未扰乱这位汽车玻璃大王的步伐, 即便常常会因为一些话题被热炒,他也从未想过要做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网红企业家,一如其自谦:“我没什么本事,就是死心塌地做制造业”。
 
他口中的“死心塌地”,正是当下多数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最缺的一种精神——匠心精神。
 
曹德旺曾不止一次呼吁企业家要重视这种精神,他曾撰文称,在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呼唤工匠精神回归,更需要呼唤企业家精神归来。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打造出精益求精的产品,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社会才能有更大的进步,也才能为更多的工匠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并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3. 长期投入
 
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种竞争力,不仅仅在于一些好看的参数,不仅仅在于一些物料堆积,而是藏在每一个细节中。
 
从知识的角度上看,这个世界上存在2种知识:
 
一种是显性的知识,就是一些标准化的规章流程、设计规划等,只要照做,人人都会做。
 
一种是“默会知识”,就是隐性的知识,这需要长久的功夫积累,才能感受到、才能把握好。就像同样是新东方学校毕业的厨师,都按照一个菜谱炒菜,1年的厨师,就是没有5年的厨师做得好吃。
 
同样,这种“默会的知识”,在企业领域,也构成了其不可被超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说“给你图纸你也造不出来”的原因,这也就是投资大咖巴菲特最看重的、最有价值的“护城河”。
 
回归到“深思考、慢功夫”层面,这就意味着企业要用很长的时间去打造核心竞争力,意味着要为未来长期发展舍得投入,注重软实力的打造,注重核心能力的培育。
 
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就在于其,首先是对人才、技术、管理等软实力要素舍得投、连续投、长期投。
 
那些持续成功的企业,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社会愈加多元,我们不能轻易否定或肯定什么。但“深思考、慢功夫”依然是值得坚守的一种价值观。
 
只有企业和品牌,专注于长远目标、用心投入生产与技术创新,把握产品品质,始终稳扎稳打的耕耘市场,才可谓是“光而不耀”的商业楷模。
 
其实,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判断,而每一次判断都来源于人们的底层信念。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只要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就一定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找到迎接挑战的端绪。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旨在分享,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
专业咨询顾问为您提供1对1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