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又一巨头陨落!市值暴跌97%,曾力压苹果的HTC真的不行了?
2018/09/11
1310
  手机市场已成红海,内部厮杀激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互联网行业,只有朝夕。几年一个又一个手机巨头陨落,又有杀出重围的黑马让人眼前一亮。现在的手机市场已经饱和,国内手机华为、小米、OV瓜分,国外品牌只有苹果独占鳌头。
曾力压苹果的HTC真的不行了?
  而曾经力压苹果的HTC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根据HTC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净亏损为20.9亿新台币(约合4.64亿元人民币)。这也是HTC在营收上超过十个季度连续亏损。今年8月,HTC营收13.88亿元新台币(相当于3.08亿元人民币),同比暴跌近77%,这也是HTC自2003年9月以来月度营收最差成绩。它的表现也直接反应在股价上,到现在HTC的股价相较于最高点跌了97%。
  昔日有多辉煌,今日就有多落寞。从安卓旗舰机王,到最后垂死挣扎。这七年来HTC究竟如何一步一步沦落至此?HTC的成败又给了我们哪些告诫?万向娱乐的营销顾问给大家分析一二。
  先天不足的HTC
  万向娱乐的营销顾问表示:HTC是带着伤痕出世的。HTC以代工起家。前期凭借着对产品设计HTC先天便具备对产品设计的高水平审美以及手机技术上的积累,顺风顺水地在2011年第三季度达到巅峰,几近达到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的四分之一,三星和苹果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
  但是,没有核心技术的HTC越迅速生长伤痕被拉扯地愈发严重。专利是它不可言说的痛处。2013年,HTC首次出现亏损,其中专利是导致HTC衰败不可不说的原因。HTC在欧美市场强势登场,欧美极度重视专利。从2009年开始,苹果、三星以及其他品牌向HTC发起了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围攻,经年累月的专利战消损了它的发展。随着节节败退,HTC错过了太多的发展机遇。即使后期多次花高价钱增加自己的专利储备,也无力扭转颓败的局面。
市值暴跌97%,曾力压苹果的HTC真的不行了?
  脆弱地生长
  虽然十多年的代工经验让HTC累积了深厚的硬件技术,但是HTC的软件能力却处在新生阶段,在软、硬件匹配方面难免出现不协调的瑕疵,这些弊端大大影响使用者体验,成为HTC高端产品逐渐丧失竞争力的原因。再者就是缺乏核心技术与其他资源,使得HTC举步维艰。其实,根本上最难解决是供应链问题。从代工厂转进品牌商,HTC与曾经合作的厂商随即成为了敌人,不仅必须抢占下游的市场份额,连上游的零件组都必须极力分食。三星这种垂直集成的生产能力,苹果的闭环模式,显然是由代工厂转型而来的HTC所缺乏的。手中握未技术创新与生产制造的HTC,上游原料被第三方厂商掌控,下游又过度依赖电信运营商,议价能力愈来愈低,生产成本愈来愈高,HTC几乎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求生的空间愈来愈狭隘。
  品牌定位缺陷不断放大
  在安卓智能手机潮流爆发的2010年前后,HTC靠着与海外通信商的良好关系,在欧美日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成为一时火热的品牌。或许是成功来得太快,让HTC更加确立品牌路线:强化高端技术创新与研发,减少对中低端商品的雕琢;市场策略亦然:主力欧美日高端市场,忽略中低端消费市场。
  等到HTC在欧美高端手机市场上败退,被迫进入内地、东南亚等市场,开启中低端产品战线,才发现自家产品毫无竞争力。贵要有贵的道理,HTC的品牌好比一团泡沫,产品实力撑不起品牌价值,终究会招致崩盘。
HTC品牌价值支离破碎
  市场策略自乱阵脚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太激烈了,HTC的全球市占率,依旧不见起色。2015年3月,身为创始人兼任董事长的王雪红正式宣布担任HTC执行长。不久之后,HTC重启“机海战术”,针对各系列机型在硬件规格上进行微幅改版后重新包装成新产品推出。
  机海战略也乱了HTC自己的步调,不仅使产品线布局前功尽弃,生产流水因应短促的产品周期而达不到最佳的配置效率,高估市场销售额、乱枪打鸟的营销策略导致产品、令HTC更是雪上加霜。大肆将规格排列组合变成“新机”的品牌,市面上一时出现各种畸形、四不像、定位模糊的智能手机,甚至出现互打价格战的荒谬现象,最后结果惨不忍睹。市场策略,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帮助企业规避此类风险,在2018推出""其中顶层设计模块,围绕企业未来3-5年战略目标进行营销顶层设计,解决营销思路、营销策略、业务模式等问题并达成一致,使得企业把握全局,更好地发展。
  后来的HTC,裁员,压缩运营成本,卖楼求生。HTC未能如愿挽救内地手机市场的颓势,押宝VR翻身的赌注愈来愈大。HTC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趋缓的时代,被众人淡忘的HTC还在默默等待风起的时刻,起死回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旨在分享,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
专业咨询顾问为您提供1对1专属服务